明德主页| | 校长信箱| 书记信箱| 疫情防控...|
党建工作
红歌背后的故事分享之《歌唱祖国》

为庆祝建党百年华诞,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开展红歌背后的故事分享活动。全体党员4-5人一组,自行选择红歌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每组成员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故事分享。

本期由李敏、赵思思、闫玺璇、杨亚军四人小组分享《歌唱祖国》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1622705665(1)

青年时代的王莘

王莘(1918年10月—2007年10月15日),原名王莘耕,江苏无锡荡口镇人,著名作曲家,是歌曲《歌唱祖国》的作者。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1950年9月15日,王莘从天津到北京去购买乐器,适逢新中国成立一周年,返程路过天安门时被金色晚霞笼罩的天安门广场吸引,抬头看,一面鲜红的国旗在霞光中高高飘扬,令人心潮澎湃,32岁的王莘灵感突现前面四句歌词脱口而出。王莘登上返津的火车,思绪如飞,边唱边写边打拍子,歌词与曲谱几乎同时喷涌倾泻出来。回家到时,王莘与妻子王慧芬同声哼唱,王莘连夜一气呵成地写完第二、三段歌词。

这首歌曲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幕曲或结束曲,素有“第二国歌”之誉。

1951年9月,《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歌唱祖国》的歌词,继而中央乐团在中央电台播放了《歌唱祖国》大合唱,从此这首歌流传到国内外。

1951年10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毛泽东主席见到王莘谈到《歌唱祖国》时说:“这首歌好”,并特地送给王莘一套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并为其签字留念。从此《歌唱祖国》就成为一曲《歌唱祖国》凝结了爱国之声、人民之心、民族之魂,立即传遍全中国,成为亿万中国人民久唱不衰、响遍神州的“金曲”和跨世纪的音乐经典之作。

由人民音乐家王莘作词作曲的歌曲《歌唱祖国》创作于1950年,于1951年在《人民日报》和《人民文学》发表,今年是该歌曲发表70周年。一首歌70年传唱不衰,如今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重大国务活动、各种会务活动、外事活动、检阅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和尾声结束曲,被广大人民群众誉为“第二国歌”。晚年的王莘先生曾说:“我虽然写了很多作品,但我认为我一生只写了两首歌曲,一首是用音符谱写的《歌唱祖国》,另一首是我至今仍然在用心灵谱写着的‘歌唱祖国’”。

上一条: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开展“唱红歌,学党史”视频微分享系列活动之《歌唱祖国》

下一条:学思感悟红船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先行先学